新常态下建筑业的变革与创新

 

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。对于我国建筑业来说,其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发展,正在成为过去时,传统的建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,新常态下建筑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,任重而道远。

 用好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

 简化市场的准入,不再设立新的资质。推行“互联网+”政务服务,进行审批承诺制试点,提高审批效率。加快完善信用体系、工程担保、保险等相关配套制度,试点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。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,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,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。企业要从围着资质转,转向围着市场转、信誉转。

 完善招标投标制度。缩小招标范围,放宽有关规模标准。在社会投资的建筑工程中,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。依法招标的项目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简化程序,实现电子化,促进公开透明。常规工程实行最低价中标,同时有效发挥履约担保作用,实行高额履约担保,防止恶意低价中标。

 市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。打破壁垒,取消各地区、各行业对建筑业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;严禁擅自或变相设立审批、备案事项。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,加快实现数据共享交换。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,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,接受社会监督。

 适应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变革

 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,主层面为建设单位、工程总承包、全过程工程咨询三足鼎立,打破人为分割及碎片化,责任层次更明晰,责权利更统一。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。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,工程承包分割管理转向工程总承包集成化管理,促进设计施工深度融合,提高工程建设水平。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,打破资质碎片割裂的工程咨询服务转向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工程总承包、全过程工程咨询龙头企业及与之配套的专业企业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。

 拥抱生产建造方式的革命

 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。重点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的集成应用,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。推广现代工业化生产建造。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,深入推行绿色建筑,全面推动绿色建材、设计、施工和运行。加快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的制度、技术、生产和监管体系。加快修订编制相关标准、规范、规程。加快新技术研发应用,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、危险的工艺方法,积极支持建筑业科研工作。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引领作用,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,提高标准水平。积极培育团体标准,增加标准有效供给。开展标准复审,加快修订,提高标准时效性。加强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的信息沟通。

 顺应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战略实施

 加强中外标准的衔接,缩小技术差别,在对外援助工程中优先使用我国标准,参加国际标准的认证交流和双边合作。统筹协调,发挥比较优势,有目标、有重点、有组织地开展对外承包工程,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、沿海沿边地区企业合作“出海”,避免恶性竞争。引导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向高附加值的领域有序拓展。推动企业提高属地化经营水平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加强建筑业“走出去”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。推进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国际互认。综合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,支持对外经济合作中建筑领域的重大战略项目。

 新常态下,建筑业进入平稳发展期,队伍规模依然庞大,市场重心转向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。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,建筑业改革发展要因时而动,顺势而为,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。(中国建设报)


回顶部
Copyright © 华亿体育电竞(中国)有限公司 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冀ICP备15013148号-1